首页

啪啪啪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6 01:34:48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86825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老“友谊盾牌-2024”联演开展联合卫勤保障能力训练

9月7日,在山东青岛大沽河莱西望城段,白鹭、白骨顶鸡、野鸭等水鸟怡然自乐,时而水中觅食,时而飞翔舞蹈,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画卷。图为一只白鹭在大沽河莱西望城段翩翩起舞。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代社会迅速迈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成为最新的经济形态。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知识进入教育体系得以传承与创新,而教育体系中的知识交融和传授又可激发受教育者进行新一轮的科技知识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专章论述,从政策层面表达了对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的深刻认识:科技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人才是科技发展与创新活动的核心要素与主体,而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由此,科教兴国作为国家战略的科学性得以凸显。

年轻人流行租轮椅游上海迪士尼?轮椅扎堆引网友热议

大会还向“扬帆计划”资助项目和落实“启航计划”的相关人才激励政策入选对象分别颁发任务书和荣誉证书,还向帮扶清远发展的人才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邀请人才代表分享在清远的发展故事。(完)

韩正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

在浙江,各级民盟组织广泛开展“见证・初心”系列活动,以民盟经典文献和履职故事为题材,通过音画交融、情景交织的艺术形式,将真实的历史片段和人物心声娓娓道来,让广大盟员在身临其境中重温民盟先贤一以贯之的合作初心。

平安反诈志愿者服务队伍走进苏州公安警营开放日,线上线下开展金融反诈宣教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4日在乌克兰电视节目中宣称乌军击中的是俄黑海舰队最新型的22800型“阿斯科利德”号小型导弹舰。根据俄黑海舰队发布的信息,该舰于2022年10月底开始海试,还没有正式入列黑海舰队。(总台记者 王晋燕 王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