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主踩踏贱根视频

时间:2025-05-25 05:33:09 作者:壹视界·在龙门石窟,总书记回忆起一段往事 浏览量:53422

  洛阳之南,伊水之畔。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龙门石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石窟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窟龛、造像,同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亲切交流。

5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同游客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习近平总书记伫立于宾阳三洞前,凝望、思索。“万穴列岩壁,三龛独雄夸”,伊阙佛龛之碑“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去隆兴寺调研时看见一块隋碑,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地方已经风化,当即要求采取保护措施。这块隋碑后被证明是重要的书法文物。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经常走访县志里记载的古寺、古塔等文保单位,对正定的文物特别关心。正定隆兴寺里,留下了习近平同志保护文物的许多故事。

2025年5月15日,河北正定古城夜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在隆兴寺调研时,习近平同志看见一块碑,上刻朱熹题写的“容膝”两字。旁边还有一块隋碑,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地方已经风化。当时,习近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以后不能拓碑了,要把朱熹的题字碑封存起来保护好,那块隋碑也封存起来”。

  隆兴寺内的“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当时,因地处低洼,风吹日晒、雨淋水泡,石碑严重风化。习近平同志要求加以妥善保护。最终,在多方努力下,这块价值连城的隋碑被妥善保护了起来。

  1984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知之深 爱之切》,文中这样写道:“隆兴寺中的宝不止这一件。搞书法的人,最看重的是那块隋碑,叫‘龙藏寺碑’,碑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的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的先河,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代表作。”

  有一次,在隆兴寺院内,当看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撰写的名碑“本命长生祝延碑”上沾满泥土、周围杂草丛生时,习近平同志当即找来主管的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这些可都是国宝啊!一旦消失就再也看不到了。我们保护和修复文物,既是对祖先负责,也是对后人负责。这些文物古迹修复好了,将来可以发展旅游事业,给正定增加收入。”习近平同志说。

  如今的隆兴寺,古朴庄严。历史悠久的珍贵文物被妥善保护着,吸引着人们慕名前来。

  无论在中央还是在地方工作,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文化遗产是辉煌灿烂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

  洛阳龙门石窟,游客络绎不绝,实地寻溯中华文明。北魏的錾痕、盛唐的凿印,崖壁间镌刻着恒久的文明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策 划:田俊荣、刘晓鹏、杨学博、陈振凯

  统 筹:李 翔、梁昌杰

  文 字:徐杭燕

  编 辑:江润楠、蒋雪鸿

  校 对:吴玥

  责任编辑:蒋雪鸿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吴邦国同志遗体14日火化 天安门等地将下半旗志哀

“煮好的茯苓膏摊凉后,表层会凝结出一层颜色较深的‘皮’,口感上略有嚼头,我很喜欢吃。”现居美国西雅图的台山乡亲黄先生表示,他以前在台山农村生活,一听到村口有“茯苓膏”的叫卖声,就迅速带钵仔跑去买,目的是想抢先把最上层的茯苓膏“皮”全部买完。

近日,在甘肃民勤县的秋冬季治沙现场,来自甘肃省机械院最新研发的自走式草方格沙障治沙机械设备,在大漠治沙中大显身手。这款形似“迷你坦克”的机械设备,与传统的治沙方法大不相同,随着履带缓缓驶过,麦草沙障便被深深嵌入到黄沙里,铺草、压草、划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两会正关注丨100秒速读政府工作报告,今年重点工作有哪些?

随着全球贸易增长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应用,当下全球智慧港口建设方兴未艾。近年来,一些航运业发达的国家,如荷兰、新加坡、阿联酋等均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提升港口物流系统的竞争力。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亦提出,要发展智慧港口,明年完成构建港口智慧系统。

外交部发言人就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谌贻琴将出席巴黎奥运会闭幕式 并访问塞尔维亚答记者问

道坚法师在致辞中表示,华岩寺拥有丰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近年来,华岩寺的非遗项目已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成功展出,获得广泛的赞誉与关注。这次展览的作品是华岩寺多年珍藏的汉代石画像拓片,为中澳文化艺术交流的长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届“北京·国际范儿”短视频大赛启动 将策划AI创新推广活动

2019年4月,青海公安机关在侦办西宁马成涉黑案时,发现了被害人马生珍在2002年4月被绑架杀害的线索,将这起命案与涉黑案件并案侦查。因马生珍的尸体疑似被埋在西宁附近的日月山区域,这一案件又被称为“日月山埋尸案”。同年11月底,全国扫黑办首次披露青海“日月山埋尸案”。在公安部督办、青海省公安厅组织侦办下,以张成虎、马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组成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