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SM papa小主调教

时间:2025-05-25 06:27:37 作者:中国团队系统评估: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浏览量:67757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区域。

广角镜头视野下的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这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青藏高原区域的重要研究,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湿地和河流等温室气体通量观测与牲畜数量等历史统计数据,并结合多源遥感、模型模拟以及未来气候预估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综合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发表。

  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研究员介绍说,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对气候变化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不仅是实现二氧化碳的中和,还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中和。因此,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收支至关重要。

资料图:青藏科考途经青藏高原一处湿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碳中和贡献的先行综合示范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变绿使得高原生态系统成为显著的二氧化碳汇。不过,青藏高原拥有中国超过50%的湖泊且有放牧传统,近20年来,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和内陆水体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冻土区热融湖塘的大量涌现,导致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显著增加,但这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究竟有多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甚至逆转高原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仍不清楚。

  为厘清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近两倍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这一显著的温室气体汇主要源于二氧化碳汇。然而,超40%二氧化碳汇被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抵消,其中,畜牧业和内陆水体(包括热融喀斯特湖)的年排放量分别占二氧化碳汇的21%和13%。特别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几乎中和了高原能源与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可持续畜牧业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来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持续增强,水体扩张和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等导致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仍将不及二氧化碳汇,因此,到2060年高原仍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青藏高原上放牧的羊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然而,温室气体汇大小依赖于高原畜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如果仍维持当前不可持续的放牧状态,畜牧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将完全抵消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增量;有效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并开展减排措施以降低牲畜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高原温室气体汇大小预计将比当前增加1.5倍。

  “因此,推进可持续且高效的畜牧业发展路径,将大幅减少高原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青藏高原对中国碳中和战略的贡献。”汪涛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科研团队研制高精度偏振相机 “穿云透雾”视无止境

——突破前沿技术,布局未来赛道。车停稳,没司机。扫码验证身份,开门入座,点击“开始行程”,潘达开始了从北京亦庄去往大兴机场的行程。车子自动选择最优路线,丝滑行驶,快慢相宜。这是北京大兴机场线“上新”的自动驾驶版本。

不少职校生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坐标系

中建四局一公司总承包分公司工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邀请女职工们共同走进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活动中,4位女工友换上了代表传统潮流的马面裙,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美丽和自信。“我们平时不追求化妆,在泥水堆里也不能化妆!可这一次化了个靓妆,再穿上马面裙打卡广州新文化馆,这是我最自信最美丽的瞬间。”女工方进华说道。

中国香港队苦战15局险胜日本队 晋级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四强

上海7月4日电(记者 张素)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4日在上海出席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我的阿勒泰》正在热播 原著作者李娟:我的写作没有滤镜

——银行机构要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灾区交通、通讯、燃气电力、农田水利、排洪防涝等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和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做好个人客户金融服务。鼓励银行机构针对受灾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业、养殖企业和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发专项救灾信贷产品。

四川成都:野生大熊猫母子再次高清同框

据门头沟区政府官方微博消息,12月1日19点57分,百花山西北部灵山方向,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职工杨南拍摄到罕见的极光现象(照片中红色的部分)。据国家天文台工程师李正介绍,这是有摄影技术以来,第一次全市大范围同时记录到极光现象。另据天文摄影师浦石介绍,此次太阳活动,在北京拍摄到极光非常难得,要想观测极光,需要到海拔较高且暗夜环境极好的地方,百花山地区有得天独厚的海拔和暗夜优势,对极光观测非常有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