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超美脚在线播放

时间:2025-05-25 02:40:24 作者:财经深一度|创新激发增长动能 民营上市公司经营质效稳步提升 浏览量:41919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本市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近期,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完毕,民营上市公司“成绩单”出炉。在资本市场助力和民营企业向“新”发展实践下,民营上市公司韧性与活力持续释放。

  目前,A股近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是民企。

  2024年,分板块看,沪市主板民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高于市场整体水平。多项经营指标呈现优化:总资产周转率同比转增,存货周转率同比提升,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幅逐季扩大。科创板中,有195家民营企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增长,41家营业收入增速超50%,86家净利润增速超50%。

  深市和北交所民企同样呈现经营质效提升态势。深市方面,2024年深市民营企业中超七成、1586家公司实现盈利。北交所中,2024年67%的民企营业收入保持增长,26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民营上市公司经营质效提升,离不开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上市公司创新活力强劲,整体研发强度4.19%,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A股不同板块均呈现这一趋势。据统计,沪市主板民营企业全年研发投入达2664亿元,研发强度高于主板整体水平。科创板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合计为846亿元,同比增长5.31%。深市民营企业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5287.77亿元,同比增长4.12%。

  其中,有多家行业或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全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10%的公司也为数不少,多集中在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技术领域。

  从上市、融资到各项机制安排,资本市场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金融助力。

  北交所2024年新上市公司中,九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金额合计超40亿元,有效支持了企业创新发展。深市民营企业积极利用股权激励工具发挥长效激励作用,约200家民企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或员工持股计划,规模超20万股。回购增持贷款引导效果明显,沪深北交易所不少民营上市公司公告回购增持计划,助力提升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

  在资本市场助力下,不少民营上市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投资信心亦稳步提升。以沪市科创板为例,有154家公司上市后营收实现翻番,70家公司净利润实现翻倍或扭亏为盈。2024年,科创板有160余家次民营上市公司公告拟投资建设新项目或项目建设进展。

  近年来,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出台。在上市公司年报中,不少新能源、先进制造、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公司提及相关政策对行业和企业的积极影响。

  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证监会近期表示,将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

  业内人士表示,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举措和资本市场助力下,民营上市公司研发创新和技术应用将获得更多支持,助力其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新华社 记者 姚均芳)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们学部以‘思创融合、专创融合、学创融合、智创融合、教创融合’为理念推进双创教育,借这次机会,我们把工作平台和资源开放给中小学,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大学老师、大学生、大学科研平台的机会,以进一步密切大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协同联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沈晔说。

香港举行“哆啦A梦”展览吸引游客 带动相关旅游行业

2020年,柯洁捧起第八座世界冠军,也是他职业生涯目前为止最后一个。2020年至今的四届农心杯,韩国队实现四连冠,申真谞四次完成终结。申真谞以一己之力,成为赛事冠军的守关人,而这是令中国围棋最头疼的问题。

北京开展节前综合执法检查 聚焦餐饮、旅游等热点领域

余璟强调,作为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品牌赛事,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大数据多场景优势,发掘一批技术能力硬、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团队,助推技术供给和场景需求互动融合;积极协同湾区城市及国内外重点企业与机构,打造叫得响、成色足、显示度高的行业顶尖赛事品牌,助力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非创始版的小米SU7何时开启交付?小米汽车回应

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义的气象设施,是指位置固定、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指示意义,且所在场址未被登记为法人住所地的气象探测设施、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

绍兴黄酒情绪消费热 “卖生活方式”成新时尚

然而由于各国在政治体制、社会发展程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要进行跨境联手,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实施精准打击,并不容易。它意味着国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连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才有可能铲除这个毒瘤,去除掉老百姓的一个“心头大患”。不难想象的是,类似情况如果出现在美国或者其他某些西方国家,很有可能再次沦为政党间相互攻讦、搞拉锯战的一张政治牌,而民众真实的切身利益则在一拖再拖中不断受到更大的伤害。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