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奴给主人按摩脚

时间:2025-05-24 21:23:32 作者: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小大蒜种出“辣”经济 浏览量:94139

  央广网盐城5月23日消息(记者顾炀威)五月,正值挖蒜的时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蒜香。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走进吉兴村,万亩蒜田上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蒜农们弯腰挥铲,将一簇簇饱满的蒜头从泥土中翻出,剪柄、装筐、晾晒……绘就了一幅“蒜香”丰收图景。

  “过去种棉花,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种大蒜,每亩纯利润能有五千元!”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吉兴村党总支书记刘静指着成片的蒜田感慨。吉兴村拥有耕地7700余亩,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达4500亩。青大蒜年产万吨以上,蒜薹年产5000多吨,是南阳镇名副其实的“大蒜第一村”。

  村里的飞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兵承包了200余亩蒜田,种蒜已有6年。“今年蒜苗价格稳中有升,每亩营收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他笑着说。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自家增收,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50至180元。“我们村就种大蒜,在家门口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村民王大妈在田间边剪蒜柄边说道。

  为提升产业韧性,吉兴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43亩大棚青蒜,并与上海企业签订了订单,“我们的大蒜辣味足、品质优,检测合格无公害的有机大蒜能卖到3元一斤,较普通蒜价高出两倍。”刘静介绍,村集体计划带动周边种不动田的农户以土地占股经营的形式参与收益,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104万元。

  在稳固大蒜产业的同时,吉兴村正探索“多条腿走路”。村里试种虎皮椒、丝瓜、甘蓝等新品种,推广“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先试种、后推广,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刘静说。

  产业兴旺的同时,吉兴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升级。“以前河道漂满水草,现在家家门口种果树,水清岸绿。”吉兴村以“河塘清洁、道路保洁、村庄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焕然一新。

  从“看天吃饭”的棉田到“土里生金”的蒜海,小小蒜头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吉兴村正将“金蒜盘”越打越响,走出一条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我们相信,这个物种在长江中,依然存在……”这是2003年钟倩的纪录片《抢救大白鲟》结尾的一段话,当时她作为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的记者,参与了那次抢救白鲟报道,也是为数不多见过白鲟最后一面的人。

一天打落三名院长!医药反腐有新动向

今年2月,荷兰海牙上诉法院支持人权组织诉求,裁决荷兰政府应阻止向以色列出口F-35战机零部件,随后荷兰政府以“相关出口属于国家安全和外交事务”等理由,向荷兰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越南“无言通”祖师像千年后回浙江义乌双林禅寺

近年来,多地中职学校“关停并改”、集团化办学成为中职改革的趋势。匡瑛解释,一直以来,国内中职学校都由市县负责办学和管理,此前部分行业技工学校曾被划归到省级管理,形成了省属中职,但总数占比很小。近期一些地方停办省属中职并非新的改革,而是中职教育办学权的一种回归。

以舞蹈为笔、以古镇为纸:千年新市古镇舞蹈艺术季拉开帷幕

柳州河小青志愿服务站位于百里柳江核心景区处,其长期招募“河小青”志愿者,开展垃圾清零、文明劝导、水质监测、垃圾分类宣传、废物利用等志愿服务活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

会议指出,生产许可证制度是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保障。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高风险产品,要及时研究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并制定实施细则,强化准入管理和源头治理。加强证后监管,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切实担负起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产品,要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着力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要统筹用好产品3C认证、国家强制性标准等举措,抓紧制修订一批重点急需标准,以标准提升带动质量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