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夜猫视频在线观看

时间:2025-05-25 02:34:01 作者:《中国的毒蘑菇》在北京首发 记载509种毒蘑菇助力识别与预防 浏览量:79585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的毒蘑菇》5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首发,新书图文并茂,记载8个中毒类型的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以及毒性待确定的蘑菇26种、中国分布存疑的毒蘑菇65种,可为毒蘑菇的快速识别与预防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5月23日下午,《中国的毒蘑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的毒蘑菇》由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泰辉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毒控制室李海蛟研究员共同编著,该书基于5位作者数十年的真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以中毒案例、毒性成分及可靠文献为依据,涵盖中国毒蘑菇研究历史与现状、种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标本采集和处理、形态特征与鉴定、中毒症状类型及其毒性成分、中毒诊断与治疗要点等内容。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致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研究员分别为新书作序。庄文颖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关于全面认知中国毒蘑菇的科普读物”,《中国的毒蘑菇》为普及毒蘑菇识别和开展蘑菇中毒防控救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孙承业表示,《中国的毒蘑菇》科学性强、内容系统全面,是从事毒蘑菇基础研究、中毒预防控制和临床救治的必备参考书。

  据介绍,《中国的毒蘑菇》具有地域广、种类多、内容新、类型全等特点,地域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种类记载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内容方面,作者独立或参与命名的新种106个,占全部种类的1/5;中毒类型涵盖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伤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及其他类型。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作红分享“毒蘑菇发现背后的故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中国的毒蘑菇》出版方,科学出版社当天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新书发布会暨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为“菌物物语”论坛开幕致辞,多位专家学者随后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进行分享交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马来西亚总理批评西方国家存在“恐华症” 中方回应

张晓峰认为,虽然针对不同的表演者在安全和健康保障方面很难做到统一,但不管是何种用工形式,景区或中介公司都要为被雇人员提供合法保障。一方面,用工方应主动为演员配备基本的人身保险。另一方面,针对特殊行业应在合同文本内进行更详细的约定,对于可能存在危险的表演活动做好安全防范,制定严格的作业标准等。

(申城风景线)艺术夜校课程在上海走热 中青年“拼手速”抢课

涌动活力与热浪的消费市场,同样在农村寄递物流中得到印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695亿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5%,增速比城镇快1.5个百分点。当然,随着农村的新需求不断涌现,快递进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瓶颈与短板,眼下看来基础设施是关键,特别是要加快实现村级站点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协调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事务代办中心等为村民提供快递收发服务。

文明的坐标丨乌镇的“网事”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敏感个人信息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海外华文媒体在浙江嘉兴“侨”见未来

戈壁夹绿洲的天然隔离优势,加之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特点,使得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种子企业在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外繁制种合作。每年有大量国外原种进境,在该地区繁育成熟后再次出口。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王登峰一审获刑17年

在火箭动力、卫星载荷、测控、通信等航天主导产业领域国内领先。有力保障了“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空间站等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到“十四五”末,全市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将达到2800亿元。成为国际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