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美足在线

时间:2025-05-25 01:51:14 作者:安徽制造加“数” 5G+赋企提质增效 浏览量:33671

  中新网合肥5月23日电 (记者 吴兰)“数字化转型使得我们的管理模式从以往‘经验主义’到现在的‘数据决策’,数智赋能让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实现了跃升。”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裴玉雯介绍说,比如将物联网关装入机床后,一旦发生故障,机修人员可迅速检修,减少机器“待机”时间。

AGV智能无人小车正在配送物料。记者 吴兰 摄

  走进企业车间,只见一辆AGV智能无人小车将物料配送至指定工区。据了解,这只是该企业部署实现数控机床、AGV、检测设备的100%联网的一个小小的应用场景。

  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黄山工业母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直线导轨可在高负载情况下实现微米级别的进给及定位,属于工业母机——机床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远销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22年,该企业与中国电信黄山分公司组建联合攻坚团队,明确“5G+数字工厂”的转型目标,确定以MES系统为核心、5G专网为底座、数字孪生为抓手的改造方案,确保技术方案与生产场景无缝衔接。其中,搭建车间级数字孪生平台,使企业试错成本降低7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订单交付周期缩短25%。

  记者近日在安徽黄山、宣城、安庆等地探访多家制造企业。同样因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的企业还有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发动机核心部件在国内主机市场上占有率第一。

多元的数字化场景应用于企业。记者 吴兰 摄

  “空压机是我们最大的耗电设备,安庆电信通过搭建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光网的高效连接,实现空压机的单耗评估、远程开关机、远程调参数、智能反向控制,达到空压机故障切换、运行均衡等效果。”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生产流程数字化升级,为企业每年节约电费780余万元。截至目前,该企业已落地包括上述空压站能耗调控系统、设备预测管理系统等10多个应用场景。

  安徽威灏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玻璃盖板1200万片,触摸屏550万片的民营企业。其与中国电信广德分公司共同打造的“5G+数字工厂”项目,利用5G高速度、低延时和广链接特性,结合物联网、AI、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生产流程进行深度改造和优化,实现工厂内部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协同的新型工厂模式。

安徽威灏光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有序作业。顾宇 摄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工厂生产流程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MES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生产异常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良品率提升了18%。

  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加快千兆光网、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省5G基站已经超过16.7万个,16个市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IPv6活跃用户超过了7300万户。与此同时,不断丰富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打造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第十七届浦江创新论坛将在沪举办

发展黄花产业,大同市相关人员还需找准方向持续发力。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理事、亚太工作组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提到,大同黄花产业应持续强化生产、流通、销售一体化,找准品牌定位、提升产品标准、接轨国际市场,通过创新产品与营销,拓宽销售渠道,让大同黄花成为海内外知名健康食品品牌。(完)

中央督察组反馈后,省委书记现场督导整改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在致辞中表示,中日航线开通50年来不断密织扩容,有力促进了两国各领域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当前中日关系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双方应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充分发挥中日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的优势,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和务实合作,为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作出不懈努力。

这些年轻人在西海固勇闯“牛市”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同主办,充分调动粤港两地政府、高校、职业院校、技师学院、专业学会、商会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吸引了来自21所境外高校、103所省外高校、81所广东省内高校及技师学院建造专业的师生2600多人报名参与。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李希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总统先生战略引领下,中博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明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中方愿同博方共同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和峰会成果,不断推进双方互利合作,进一步密切各领域友好交往,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李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情况以及反腐败工作经验,表示愿同博方加强反腐败领域交流合作。

拓展海洋合作平台与机制。中国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合作内容,主动为全球海洋合作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机制,凝聚各方共识。中国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引领合作,牵头建立并运行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和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围绕海洋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与东亚及东盟国家开展务实合作。承建国际组织在华国际合作机制,包括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等平台,协调全球海洋与气候领域的创新与合作,促进分享和交流各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益经验,为共同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