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爱美脚视频

时间:2025-05-25 02:43:47 作者:江苏扬州举办家庭药师进万家活动 医学与药学领域专家共话科技赋能 浏览量:44706

  中新网扬州5月24日电 (朱晓颖 崔佳明)5月23日下午,2025“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家庭药师进万家活动暨“政协委员讲堂”江都区处方点评面对面培训启动仪式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举办,医学与药学领域专家共话科技赋能,多方协同助力基层药学服务升级。

5月23日,江苏扬州举办家庭药师进万家活动,医学与药学领域专家共话科技赋能。 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供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老百姓健康守门人,开展处方点评工作是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和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扬州将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居家药学服务质效。”扬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缪彦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药师的专业优势,拓展人工智能在电子处方审核、慢性病用药等方面的场景应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药学服务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同时以培训筑基,打造专业化家庭药师队伍。”

  农工党中央健康委委员、扬州市政协委员讲堂-处方点评面对面项目负责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药师黄富宏表示,开展家庭药师进万家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家庭药师居家药学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家庭药师社会影响力,让老百姓更安全合理用药。

  如何让老百姓更安全合理用药?作为一个药学专家,黄富宏坦言:近年来,他围绕家庭药师工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农工党、政协参政议政渠道提交社情民意信息、政协提案推动了家庭药师制度在江苏落实落地。同时,作为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药师协会家庭药师分会副会长、扬州市首席家庭药师,他走进300多户家庭、30多家养老院开展居家药学服务,面对面零距离的用药指导,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家庭药师药学服务的温度。

  “尤其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扬州从2017年开始处方点评面对面培训项目,至今已开展100余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已成为扬州市科协、扬州大学科协的品牌特色培训项目,成为扬州市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典型案例。”黄富宏说。

  活动中,医学与药学领域专家围绕慢阻肺、高血压等疾病药物治疗管理开展专业辅导,一线家庭药师分享实践经验。“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吸纳前沿理念、借鉴先进经验,拓宽服务领域、增进服务内涵,用心、用情、用力当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让老百姓能更好更快地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居家用药服务。”江都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卫健委药政处指导,扬州市卫健委、扬州市科技局、扬州市科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扬州市政协教卫体委、农工党扬州市委会、扬州大学科协、扬州市药学会主办,江都区卫健委等承办。活动由江都区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兴兵主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滇西高原:南部战区陆军某旅开展实战化训练

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深化部门间协作配合,不断强化目标协同、政策协同,共同推进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江苏、浙江等地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健全衔接配合程序规范,优化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流程,全面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治理,实现打击治理综合效应。

WTT澳门冠军赛: 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

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中央财政事权原则上通过中央本级安排支出,减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财政事权。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确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权的,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

百零五岁郑双龙:抗日烽火中考入黄埔 毕业即赴一线杀敌

华奕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家商品贸易公司的文员,在几年前一次献血活动中,她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库。今年5月,当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有一位患者和她匹配,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素不相识的这位患者。“只要能救人,我愿意捐献。”华奕回答。

第七届进博会签约企业数量已超800家

抓实抓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认真防范寒潮雨雪天气对粮食仓储设施、储备仓库库区、物资出入库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指导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区加强储备仓库安全隐患的排查,扎实做好灾害天气作业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航拍福建闽清美丽乡村

国际上绿色低碳修复划分为萌芽和早期发展(2006年之前)、快速发展(2007-2012年)和成熟发展(2013年至今)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左右逐步进入土壤污染绿色可持续修复(Green and Sustainable Remediation)时期,从传统基于质量标准修复和基于风险评估的修复管控策略,向综合考虑修复管控全过程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的可持续策略转变。研究机构和公益组织在决策中考虑环境足迹和碳足迹等影响,并探索研究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评估工具和方法。第二阶段,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相关评估工具方法和标准规范等得到充分发展。第三阶段,进入灵活实践和创新阶段,从理念逐步融入具体的修复技术、专业设备、风险管控、修复材料、组织管理等方面,也从修复工程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区划、生态景观设计等领域进行了拓展。2020年以后,绿色可持续修复相关评估体系和实践应用基本成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需求日益迫切,土壤污染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韧性修复(Sustainable Resilient Remediation)时期,将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纳入了评价体系。目前发达国家环境修复已进入生态、低碳、韧性的绿色可持续新时代。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