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王踩踏调教在线

时间:2025-05-25 02:27:31 作者:中国团队系统评估: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浏览量:51403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5月23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该所生态系统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通过系统评估近20年来青藏高原三大温室气体收支,预估不同增温和畜牧业发展情景下青藏高原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他们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已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区域。

广角镜头视野下的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这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青藏高原区域的重要研究,综合集成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湿地和河流等温室气体通量观测与牲畜数量等历史统计数据,并结合多源遥感、模型模拟以及未来气候预估完成,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综合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发表。

  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汪涛研究员介绍说,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对气候变化贡献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不仅是实现二氧化碳的中和,还包括甲烷和氧化亚氮温室气体的中和。因此,准确评估温室气体的收支至关重要。

资料图:青藏科考途经青藏高原一处湿地。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碳中和贡献的先行综合示范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变绿使得高原生态系统成为显著的二氧化碳汇。不过,青藏高原拥有中国超过50%的湖泊且有放牧传统,近20年来,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和内陆水体的快速扩张,尤其是冻土区热融湖塘的大量涌现,导致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显著增加,但这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究竟有多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甚至逆转高原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仍不清楚。

  为厘清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展针对性研究。结果显示,近20年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近1亿吨当量二氧化碳,近两倍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这一显著的温室气体汇主要源于二氧化碳汇。然而,超40%二氧化碳汇被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抵消,其中,畜牧业和内陆水体(包括热融喀斯特湖)的年排放量分别占二氧化碳汇的21%和13%。特别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汇,几乎中和了高原能源与工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可持续畜牧业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未来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持续增强,水体扩张和多年冻土持续退化等导致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仍将不及二氧化碳汇,因此,到2060年高原仍是显著的温室气体汇。

青藏高原上放牧的羊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图

  然而,温室气体汇大小依赖于高原畜牧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如果仍维持当前不可持续的放牧状态,畜牧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将完全抵消生态系统二氧化碳汇增量;有效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并开展减排措施以降低牲畜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高原温室气体汇大小预计将比当前增加1.5倍。

  “因此,推进可持续且高效的畜牧业发展路径,将大幅减少高原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青藏高原对中国碳中和战略的贡献。”汪涛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一轮强冷空气上线 北方局地降温12℃

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心理健康和神经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克里斯蒂安·赫夫在给《中国新闻周刊》的回复中称,马斯克团队的突破在于其首次实现了设备的无线全封闭人脑植入,并将信号的理论精度提升到了单神经元水平。Neuralink的大量柔性电极可以跟单个神经元建立电信号联系,且会随大脑浮动,显著减少电极对脑组织的损伤。吴劲松称,Neuralink的硬件集成工艺优秀,能把设备做得足够小、功率足够低,从而不产生局部发热。在工程技术和产品工艺上,国内团队还存在可观差距。

两万余选手角逐宜昌马拉松

春明景和,阳光正好。近日,广西崇左市龙州县武德乡科甲村隘口屯黑木耳种植基地里,黄柏芬正指挥大家忙着采菇。放眼望去,种植基地里整齐地摆列着菌棒,菌棒周边均匀地长满黑木耳。村民们拿起菌棒,用手从上到下轻轻一削,就把木耳“顺”到桶里。

“老工业基地”湖北黄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马克龙此前表示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引发各种评论。在被问及相关言论时,他再度表示,尽管目前尚未存在相应状况,但不能排除这一可能性。

杜莹芬:增量政策措施有力缓解工业企业压力

越秀区将坚持“产业友好型”理念,推出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打造企业最有感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区;南沙区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举措,充分释放15%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叠加效应,推动企业筹建、政策兑现等环节协同高效。

三星堆博物馆上新文创月饼 让文化与中秋相碰撞

3月10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政府省长黄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冲击力影响世界,四川把人工智能作为今年全省的1号创新工程,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记者 吕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