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7 04:08:22 作者:“回家的钥匙”落地青岛,破解走失老人难寻困境 浏览量:25367
5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栏目携手拼多多共同发起,联动青岛公安启动“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青岛站活动,帮助易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近1700万人,这些患病老人极易走失。此前,还有报告指出,我国每年走失的老人约有50万,相当于每天约1370人。
“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听取公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的建议,设计和制作了一款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等多项技术,内置芯片功能的钥匙扣,旨在解决阿尔茨海默病等患病老人走失难题。自2023年底发起以来,活动已经走过武汉、郑州两城,向5000多个易走失家庭发放了钥匙扣。
拼多多“回家的钥匙”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把钥匙扣同时解决了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生存风险”与“精神枷锁”的双重困境。“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寻回,更是对老一辈们所拥有生活的守护。”
▲5月23日,“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来到第三站青岛。刘健|摄北斗卫星定位钥匙扣
青岛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民警简齐恒表示,该派出所辖区有46万人,过去一年,平均每个月有8起老人走失案件。在接到走失家属的报警后,派出所都会立即出动警力全力寻找,在此期间,家属都会经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情绪崩溃。
这些老人们曾经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但阿尔茨海默病让周围的一切包括家人开始变得陌生。没有人苛责他们,让他们平安回家对于家属来说,是失而复得的庆幸和感激。
寻找走失老人需要大量警力资源。青岛三面环海,冬季寒风阴冷。今年2月的一天傍晚6点左右,简齐恒接到报警称辖区内有76岁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白天出门,直到晚上儿女四人回家后,才意识到老人走失。派出所为此调出两辆警车和八名民警,联动分局指挥中心,查找小区及周边监控,每个楼栋、每条街道和每间店铺询问排查。夜晚光线不好,小区周边几条街都闪烁着寻人的手电。
时间越久,寻找难度越大,老人也越危险。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地毯式搜索,在距离住址4公里外,民警“追”上了走失老人。“当时他已经冻得浑身发抖,又累又饿,但依然很好强地说不需要帮助,可以自己找到家。”简齐恒说,“回看他的行进路线,毫无规律可循” 。
▲“回家的钥匙”活动现场,多名民警上台分享找寻易走失老人经历和经验。刘健|摄为了预防患病老人走失,很多家属想尽办法,除了将写有电话和地址的标识物缝在衣服上,有家属还不得不连哄带骗地禁止他们出门或者反锁家门,甚至用绳子把他们拴在自己的身上。
即使有人看护,老人依然有走失风险。有老人在家人忙于做饭时走出家门,买菜时跟在家人后面走丢,甚至在家人熟睡时起床悄悄离开。那些在住址周边打转的老人着实幸运,有些老人不会躲避车辆,有些老人在山中被找到时已经摔伤。
为了更快找到走失老人,减轻家属和民警寻找负担,“回家的钥匙”项目组与相关技术团队打磨出一款防走失钥匙扣。钥匙扣内置芯片,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和双向追踪模式,有效避免了老人因走失遭遇低温、脱水等生命威胁。
“回家的钥匙”首创“家人定位+路人扫码”双模守护系统。免费申领钥匙扣的家属,在民警的帮助下将钥匙扣和手机端“CMG回家的钥匙行动”小程序绑定后,可以实时查看老人定位,定位误差控制在10米内。而且,路人发现老人走失,也可以扫描钥匙扣的二维码获得社区民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对方,从而大大缩短民警找寻时间,精简找寻警力。
▲“回家的钥匙”公益钥匙扣解决走失老人找寻难题。孙英森|摄一个月前,青岛市民吴阿姨为老伴免费申领了钥匙扣。老伴今年85岁,6年前患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力下降,多次走失。吴阿姨尝试让老伴佩戴身份牌,收效甚微,不得已只能用手环将老伴“绑定”。有了钥匙扣,吴阿姨可以实时查看老伴定位。一次老伴下楼遛弯,快出小区门时被赶来的吴阿姨制止。
“这次经历让我对钥匙扣很放心。虽然民警对我说充一次电可以续航10天,但我两三天就充一次,确保钥匙扣随时可用。”吴阿姨说。
目前,有需要的家庭可到当地派出所申请“回家的钥匙”钥匙扣,经登记及评估后,家属可免费领取。
“回家的钥匙”已守护5000多个家庭
2023年11月起,“回家的钥匙”项目已在武汉和郑州两座城市落地,当地民警们为每一个用户家庭建立并绑定账户,教会老人家属如何录入信息以及使用设备的不同模式。经过公安机关细致的工作,目前已有5000多个定向用户家庭在“回家的钥匙”的守护之中,小程序后台,每天有5%的用户发起过实时定位。
武汉是最早发放钥匙扣的城市。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负责人表示,市民可以向社区民警提出申领,市内江岸区、硚口区、东西湖区也专门设有三处钥匙申请点,“钥匙扣的发放会优先考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和多次走失的老人”。
被这把钥匙守护的家庭正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生活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张婆婆今年78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尽管女儿寸步不离地照顾,去年8月,张婆婆跟随女儿出门办事时不慎走丢。当时天气炎热,派出所民警全力寻找。4个小时后,民警查看监控发现张婆婆走入一处在建工地后再没出现。建筑用地甚少有人经过,她被找到时已中暑晕倒在地。
这次意外后,张婆婆家属申领了“回家的钥匙”钥匙扣。今年4月,张婆婆再次走丢,民警接到报案后打开后台程序,查看钥匙扣定位,只用9分钟便找回老人,当时她已走进小区旁边人口密集的菜市场。
▲打开“回家的钥匙”后台绑定程序,可以在各种模式里很快看到老人所在位置。孙英森|摄“对于易走失老人的家属来说,就算付出99.5%的努力看管老人,也会因为0.5%的失神而自责不已。‘回家的钥匙’补足了这0.5%的概率,给了家庭十足的安全感。”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回家的钥匙”钥匙扣也大大节省了警力。据初步统计,过去每次走失案件平均八九名警力出警,现在只需派出一二名,找寻时间也大大缩短,很多半小时内就可以找到送回家。“我们有派出所民警一人就可以管理46个易走失家庭”,武汉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负责人说。
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钥匙扣发放后已经有很多正向的反馈。比如在棉纺路派出所辖区,我们为17名老人配备了钥匙扣,其中90岁的李奶奶自2023年起已走失5次,家人尝试过在衣服上缝制电话号码、制作提示牌等方法,效果不好。使用钥匙扣之后,家人凭借定位2次成功找回。家属表示再也不用像过去心惊胆战。”
“回家的钥匙”公益行动,彰显了拼多多对社会易走失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以企业之力搭建起社会关爱的数字桥梁,照亮他们的回家之路。拼多多“回家的钥匙”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在线》团队和武汉、郑州、青岛公安对项目的大力支持,这把‘钥匙’是对易走失家庭团圆心愿的守护,是拼多多用科技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找到的防走失答案。”